第954章 敬酒不吃-《崇祯十五年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  “叔,我们杀出去!”见到潘永图和张啓出现,又见大堂已经被蓟州兵和梁甫先的亲信围住,白良柱知道没有好,他跳到白广恩的身边,手持长刀,试图顽抗。

      白广恩还没有下决定,就听见铁甲声声,脚步急促,有更多的军士出现,举着更多的火把,那熊熊的火光将大堂照的亮如白昼,随即,一名全身甲胄、冷肃威严的大将护卫着一个青衣太监走入大堂。

      众人都认得大将,知道他乃是蓟州总兵佟翰邦。

      但却没有人认识青衣小监。

      青衣太监在堂中站定。

      灯光照着他的脸,他面色淡然,没有喜乐,正是东厂提刑李晃李公公。

      李晃双手捧着黄绢,傲然而立,高声道:“有旨意!白广恩及玉田所属听旨~~~”

      呼啦啦,所有人都跪下了,只有白广恩的几个亲信不知所措的望向白广恩。

      白广恩呆呆站着,到此时,他酒意已经完全醒了,心中知道,自己高兴的太早了,蹦来跳去,终究是没有逃过隆武帝的手掌心……

      唉~~

      白广恩咬着牙,闭眼跪了下去。

      “白广恩本系流民出身,蒙先帝破格简拔,以为一镇之总兵,然其不思报效,拥兵自重,前有松锦擅逃之耻,后有运河不报之罪,更勾连朱慈炯,带兵进京,杀害忠良,谋求非分尊荣,三罪合一,着即革去一切职务,提拿回京,交刑部兵部审理!”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京师。

      对于白广恩的处置,朱慈烺其实是犹豫过的,他犹豫的并不是白广恩的罪行,而是担心白广恩会狗急跳墙,带兵作乱,为此,他和蒋德璟李邦华密议数次,又征询堵胤锡的意见,最后终于是下定决心,认为白广恩非是处置不可,不然朝廷的威信无法肃立,军头们会更嚣张,他这个刚刚登基的新君,也有可能被人看破手脚,玉田兵的使用,更是会投鼠忌器。

      倒不如快刀斩乱麻,去了这个隐患。

      另一个原因是,朱慈烺想给襄阳的左良玉立一个榜样。

      一个唐通,一个白广恩,同样的错误,不同的态度带来不一样的待遇,或可为左良玉借鉴。

      何去何从,就看左良玉如何想了。

      朱慈烺并没有冒然下令,他先是令李晃携带他的密旨,去往三河和蓟州,见了潘永图和佟翰邦,反复商议,制定了一个稳妥的索拿之策后,才令潘永图执行。

      于是就有了今夜之变。

      白广恩和其侄子白良柱押入京师,由刑部审理定罪,其之部将,一律无罪,仍任原职,朝廷调精武营副将刘耀仁为玉田总兵,到任之前,一应事务,暂由顺天巡抚潘永图处置。

      而到任之后,刘耀仁自当照着京营的治军之法,对玉田兵进行整饬,将白广恩烙印在他们身上的军阀气息,一点一点的洗去。

      ……

      就在白广恩被拿下的同时,军情司的一道密报,飞入了京师。

      左良玉,死了。

      放下密报,朱慈烺脸色凝重,他终于明白,为什么当日左营会急急逃走了?原来左良玉早不能理事,军中大权都已经落入了左梦庚的手中,而左梦庚能力全无,野心却不小,在其岳父王世忠和一干心腹将领的支持下,他们先是秘不发丧,封锁了左良玉病逝的消息,在奔回襄阳之后,又扣押了入城劝说的史可法,现在左梦庚和王世忠密议,准备趁着崇祯帝薨逝,新君继位的时机,以众将联名的名义,一来向朝廷报告,左良玉病逝,为左良玉讨要追封;二来向朝廷奏请,推左梦庚为继任平贼将军和湖广总兵官。

      奏疏已经写了,正准备送京,被李若链整饬、重新迈入正途的军情司开封分司,获悉了消息,急忙向京师飞鸽传书。

      “军阀,这就是军阀!”

      朱慈烺心中有怒火,老长官去世,不待朝廷任命,他们自己就推出了继任者,兄终弟及,父死子承,一副朝廷如果不答应,他们就要朝廷好看的样子,这完全就是唐末藩镇节度使面对唐廷中央的嘴脸和处事态度啊。

      更不用说,他们还扣押了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。

      某种意义上讲,距离造反,只差最后一步了。

      当然了,朱慈烺心中明白,左梦庚这么作死,并不是有造反的胆子,更不是有造反的实力,相反,左梦庚心虚的很,他这么做,不过是想要试探朝廷、试探新君的对左营、对他左梦庚的态度……

      

    


    第(3/3)页